历史文物古迹保护与城市更新关系的研究——以南京内秦淮地区为例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ofAnhuiAgri。Sci。2007,35(32):10342—10345责任编辑张杨林责任校对王淼编者按目前,我国正处于高速发展的城镇化时期,城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即为城市更新。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大量的历史文物古迹必将遭到毁坏或被重建。如何合理有度地保护历史文物古迹而又不阻碍城市更新的步伐,是当前众多研究者探讨的焦点之一。该文对历史文物古迹保护与城市更新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可为众多城镇化建设指挥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历史文物古迹保护与城市更新关系的研究——以南京内秦淮地区为例高耸,姚亦峰(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江苏南京210000)摘要以南京内秦淮地区为例,通过对该地区的历史文物古迹调查,研究城市更新过程中对历史文物古迹的保护与破坏情况,找出城市更新与文物古迹保护的关系古迹复原三维,探讨了城市更新过程中如何更好地保护历史文物古迹,延续城市自身的特色。关键词历史文物古迹保护;城市更新;古迹调查;历史街区中图分类号F2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07)32—10342—04TheRelationsBetweentheculturaltreasuresandhist0ricsiteProtectionandtheUrbanRenewalGAOSongetal(DepartmentofUrbanandRegionalPlanning,NanjingUniversity,Nanjing,Jiangsu210000)AlmtraetTakingQinhuairiverinNanjingforanexample,throughtheinvestigationoflocalculturaltreasuresandhistoricsite,theculturaltreasuresandhistoricsiteprotectionanddestructionintheurbanrenewalwereresearched,Therelationsbetweentheculturaltreasuresandhistoricsiteprotectionandtheurbanrenewalwasdiscovered。
AndhowtobetterprotecttheculturaltreasuresandhistoricsiteintheUrbanrenewalWasdiscussed,forextendingthecity'sowncharacteristics。KeywordsTheculturaltreasuresandhistoricsiteprotection;Urbanrenewal;Historicsiteinvestigation;Historlcdistricts我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时期,不但城市规模在各级城市中不断扩大,对其城市内部的改造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对一大批具有历史特色的古街区,古建筑及其他文物古迹的古城来说,城市更新也逐渐提上日程。但是大量文物古迹处于城市更新的范围,如何把握在城市更新过程中保护好历史文物古迹,延续城市的文化传统,成了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I1】。南京内秦淮河地区,在历史上素有"十里秦淮","六代豪华"的美誉,其建城史可追溯到战国周元王4472)越王勾践命谋士范蠡在古长干所筑的越城。又经东吴,东晋,宋,齐古迹复原三维,梁,陈,南唐,明和清的发展,其间保留了大量的文物古迹,当前面l临着房屋破旧,公共服务设施缺乏的困境,城市更新势在必行。
因此,通过调查分析内秦淮地区在城市更新过程中的文物古迹保护,找出城市更新与历史文化古迹相互依存的关系,具有典型的现实意义。历史文物古迹的保护与城市更新历史文物古迹是指遗存在社会上或埋葬在地下的历史文物。它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智慧结晶,反映了某一历史时段人们的生产,生活习性。而历史文物古迹中的都城遗址,城堡遗址,古建筑,桥梁,河房及庭院等一般都分布在文化底蕴较深的旧城中。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加速了人口向城镇集聚,使我国许多城市的旧城区住房条件恶化,交通拥挤,环境污染严重,基础设施严重不足以及城市用地不合理等。当前只有进行城市更新才能在根本上解决旧城的居住环境,增强旧城的经济活力。因此历史文物古迹的保护与城市更新二者之间产生了重要的联系[2/。旧城中的文物古迹见证了城市的兴衰成败,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它是城市有机组成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使得城市的发展具有了延基金项目建设部和上海市建设技术发展基金会资助项目(编号:A0400804)。作者简介高耸(1982一),男,山东济宁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城市地理,历史遗产保护。收稿日期2007。06-20续性和传承性。使城市在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具有自身独有的特点。
但是旧城中恶劣的环境又对文物古迹的保护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旧城更新的过程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一系列文件和章程,逐渐使文物古迹的保护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旧城的更新与改造,对于改善旧城环境,提升旧城竞争力,非常必要。但旧城更新与历史文物古迹的保护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冲突。因为在历史文物古迹保护的过程中,不但就单个建筑物,构筑物,遗址,古街道等进行保护,还要划出一定的过渡区和风貌协调区,要从一个整体与系统的高度对文物古迹进行保护翻。目前的情况是政府部门缺乏旧城改造的资金。旧城以地产开发的名义来平衡资金的不足,而地产开发是以经济效益为前提的,对旧城进行更新不可避免地会对历史文物古迹造成破坏,更有甚者是整个历史风貌逐渐被蚕食。因此,要处理好历史文物古迹保护与城市更新的关系,涉及的方面很多,笔者着重从保护的角度对在旧城更新过程中历史文物古迹的保护问题进行论述。研究区域的范围,历史概况及其沿革2。1研究范围该区域在历史文化名城南京的老城区,位于南京市区的东南部,属秦淮区的一部分,北至异州路,建康路,南至集合村高架桥,东西距离2km,南北距离1。7km,面积约3。4km。南京内秦淮地区是历史文化名城南京的古城区,蕴含了大量的文物古迹。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该地区基础设施和生活设施比较落后,环境污染比较严重,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对历史文物古迹造成了一定的破坏。2。2历史概况秦淮原名龙藏浦,又称淮水,六朝后期至唐代始称秦淮。六朝时该区是人文荟萃之地;通过东吴,东晋及南朝的发展呈现出以自然风景,贵族住宅,寺,观,商铺相互交融的景象;隋时该区被夷为平地;唐时陆续修复瓦官寺,瓦官阁,凤凰台,伏龟楼等景点,并兴建文庙,学宫等古典建筑群;朱雀桥,乌衣巷等部分六朝遗址尚存;五代杨吴拓城,形成现在河房水阁,曲巷重院的市井化格局;明代在35卷32期高耸等历史文物古迹保护与城市更新关系的研究秦淮两岸形成"秦淮渔呜","乌衣晚照","桃渡临流","赤石片矶"等景点,使秦淮地区更加兴盛;清代其风光及城市格局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到了清代末期,大部分景点焚毁,圮废,整个地区失去了活力,但是基本的城市格局保留下来。 2。3 现状及沿革1982 年国务院把南京列为全国第一批 历史文化名城,南京市政府编制《南京历史名城保护规划》, 以十里秦淮的人文资源为基础,建设成秦淮风光带。该处具 有传统的地域文化特色和相对集中的文物古迹。被列为国 家旅游局开发区。
1986 年后,市,区两级先后制定并实施秦 淮风光带的"七五","八五","九五"3 期计划。自2000 来市政府更新了《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除了秦淮河风光带的保护外,其中涉及到该研究区域的内容见表1。 在《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前提下,对该地区 进行城市更新,还做了近一步的详细规划,如秦淮片区西关 头片区详规,门西保护与更新规划,门东保护与更新规划, 南捕厅风貌保护规划等。但研究地区所做的规划,虽然对 内秦淮地区文物古迹和人文景观的保护起到了一定作用, 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城市更 新的详规存在保护力度不够等问题。 研究区域历史文物古迹的现状调查3。1 文物古迹分布现状的调查对该地区历史文物古迹 的调查是以其在历史上的存在为基础的。该地区经历了十 朝古都,建城迄今约2000 多年,其中蕴含的文物古迹非常 丰富,主要分为古渡口,古桥梁,河房,园林,名人故居,寺 观,古街,城楼,台矶,古墓等几大类。在此分类的基础上,又 表1《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涉及到秦淮地区的内容 内秦淮河古城格局保护羹的古河道'古 夫子庙地区历史文化保护区霸翥饕爨某一历史时 城南传统民居历史文化保护区霸磊爨某一历史时 客蠢河两岸十朝遗文物保护单位保护保护丰富的遗址遗存 注:参见《南京老城保护与更新规划》,《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以文物古迹现存的方式分为:古遗址,遗存的文物古迹,复 建的文物古迹和历史上曾经比较有名的文物古迹4 大类。 并把前3 种的具体位置在卫星图片上标出来(图1,表2)。 内秦淮地区文物古迹调查结果代号名称代号名称代号名称代号名称 A1 骠骑航B11 A2丹阳郡后航Bl2 钓鱼台河房D7 东晋纪瞻园D36 A3朱雀航B13 刘宋南苑D37清芥子园 A4 利涉桥B14 瞻园D9 齐娄湖苑D38 A5来宾桥B15 东园(白鹭洲公园)D10 刘宋王氏园D39 清银杏园 A6 于谢古居B16 愚园(胡家花园)D11 刘宋沈庆之园D40 A7梁武帝故居B17 秦大夫故居D12 陈江总园D41 A8俞通海宅B18 刘钦差故居D13 宋乌衣园D42 A9刘宋王氏园B19 程先甲故居D14 明凤台园D43 A10瓦官寺B20 甘熙故居D15 明万竹园D44 清读乐园 A11 大报恩寺B21 鹫峰寺D16 明魏公南园D45 A12越城B22 石观音寺D17 明徐九宅园D46 清桂园 A13 丹阳郡城B23 中华门城堡D18 明同春园D47 A14周处台B24 东水关D19 明武氏园D48 A15凤凰台c1 桃叶渡D20 明杞园D49 A16赤石矶c2 魁光阁D21 明凤嬉园D50 烟雨长廊D22明汤熙台园D51 顾恺之宅 A18 杏花村C4 得月台D23 明羽王庙D52 A19阮籍墓C5 秦淮人家D24 明顾周南园D53 汤和宅 B1 王谢古居D25明太复园D54 B2文德桥c7 吴敬梓故居D26 明许长卿旧同D55 B3武定桥c8 夫子庙D27 明李茂才园D56 学宫D28明陆文学园D57 B5长干桥C10 江南贡院D29 明方太学园D58 B6新桥D1 麾扇渡D30 明市隐园D59 B7上浮桥D2 萧家渡D31 明快园D60 孙楚酒楼(太白楼) B8 下浮桥D3 渡船口D32 明石巢园D61 来宾楼 B9 常乐渡D33明遁园D62 重译楼 B10 黄公桥D34明太学园 注:参考《南京文物志》,《南京建筑志》。
3。2 文保单位及景观现状调查 3。2。1 文保单位的调查。文保单位是指国家确定的,在城市 中不可移动的文物,以及城市中的历史遗迹,历代遗址,古 代和近现代杰出人物的纪念地,古木,古桥等构筑物_51。该区 历史文物古迹资源丰富,拥有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区级4 个层次的文物保护单位60 余处(表3)。文保单位的不同保 护级别直接决定了文物保护现状的好坏。通过调查可知,国 家级和省级的文保单位,由于自身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得 安徽农业科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