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南瑶族自治县瑶族博物馆

连南人民欢迎您!

【经开记忆】傅家镇大徐村:苍郁古柏知遒劲 连绵楼宇听书声

南京瓦匠巷_南京古建瓦厂_南京瓦厂街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里写道:“只要春天依在,就会有迎春的花朵年年岁岁绽放。”有童年在的地方,就会有书声琅琅。今天,我们循着孩子们的读书声和欢笑声来到了傅家镇大徐村,来看看潺潺孝妇河流淌过经开的一方天地,看看一代代、一簇簇向阳的花如何绽放。

大徐小学存在的时间,连同大徐幼儿园不过短短20多年,若只是关于“大徐”南京古建瓦厂,则可以追溯许多年岁。

南京古建瓦厂_南京瓦厂街_南京瓦匠巷

傅家镇大徐小学航拍图

大徐以姓氏立村,建村于明朝初年,系徐氏四兄弟东初、东能、东迁、东江最初建立的。据《徐氏家谱》记载,大徐村徐氏祖辈原籍江苏省昆山县,于大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奉文由直隶枣强分发至昌乐,复迁居于长山城南北岭庄定居。而其中所说的“长山城南北岭庄”,就是如今经开区的北岭村。

南京古建瓦厂_南京瓦匠巷_南京瓦厂街

大徐旧村航拍图

当驻足在大徐的旧村,我们很难不被这些充满岁月气息的建筑和物什所吸引。村中有一棵500多岁的古柏南京古建瓦厂,掩映着院墙中一代代大徐村民的生活场景。院墙里围绕着的平房无一例外,都布满了岁月的斑驳,小学更甚。那是诞生在现代以前的庙宇,后来改作学校,培养出无数学子。这个春天,古柏会再生新枝,校园里也会绽满笑颜。

南京瓦匠巷_南京瓦厂街_南京古建瓦厂

大徐古柏

提到学子,就不得不说在大徐人中口口相传的徐氏母子“五尚书”的故事。

传说在元朝末年,徐突的父亲和郭小姐的父亲郭宣同时在金陵(今南京)为官,郭家小姐才貌双全,性格直率,胸怀大志。她在闺阁中写的文章,被她父亲的同僚阅读后赞誉为“奇文”,许多官宦之家无不为郭小姐的才华所倾慕。郭宣以正直廉洁作为择婚条件,最终应允与徐家成亲。婚后连得四子,数年后,徐氏家族受到权臣陷害且又遭遇天火,遂迁返昆山,后又迁来山东。越年,徐突因家运不幸而悲观厌世,落入寺庙为僧,郭夫人毅然承担起教授四子学业的重任。十余年后,四个孩子相继取中进士,后都升至尚书。郭夫人因教子有方倍受世人敬重,于是由地方上报朝廷,郭夫人也被赐为“尚书”。

南京瓦匠巷_南京瓦厂街_南京古建瓦厂

大徐旧村古寨墙

过去的喜悦与悲伤大多褪去了当年的模样,但仍有一些让人难以遗忘。在旧村中,我们仍能依稀辨认出曾经用于防寇防水的古寨墙和护墙壕。这些残迹,将我们的思绪拉远,目光拉远,并最终定格在村边的两处水井上。

南京瓦厂街_南京瓦匠巷_南京古建瓦厂

大徐水井

这两方水井建于抗战时期,作恶多端的倭人践踏鲁中大地,在大徐村西建两处水井为自己掠夺资源提供方便。如今,这两处水井已经失去了作用,但这就如光滑肌理上的瘢痕,只叫人看一眼便耿耿于怀。

南京古建瓦厂_南京瓦厂街_南京瓦匠巷

大徐村道路一景

山河是一部史书,壮游如同读史。当历史的书册翻开新的一页,山河便重新焕发了她的神采。建国以后的大徐人勤勤恳恳,用布满老茧的双手让日子有了起色。改革开放后,砖瓦厂、板材厂、琉璃瓦厂让村民们挺直了腰杆。

南京瓦厂街_南京古建瓦厂_南京瓦匠巷

大徐新居一景

村民们的收入高了,低矮的土坯房就已经不再满足大徐人的需要了。1989年,大徐村安居工程正式启动,楼房中已然住满阳光。之后又相继开发了琉璃瓦厂小区、颐滨小区、鸿儒家园及鸿儒馨园等小区。

南京瓦厂街_南京古建瓦厂_南京瓦匠巷

大徐新居航拍图

口袋越来越鼓、楼房越来越高,大徐人的生活充满希望,曾经几百人的小村庄已经变了大模样。两千多位居民在此分享着社会发展的丰硕果实,衣食富足、安居乐业是时代送给大徐的礼物,大徐回馈给时代的,是平坦宽阔的道路,是窗明几净的居室,是绿树成荫、鸟雀呼晴的村容村貌,充满朝气和活力的后辈,是后辈们的琅琅书声。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Powered By Z-BlogPHP 1.7.2

连南瑶族自治县瑶族博物馆版权所有 地址:广东省清远市连南三江镇博物馆路 邮编:513300办公室电话:0763-8663802 游客服务中心:0763-6791626 邮箱:gdyzbwg@126.com粤ICP备130846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