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田野实习工作
促进教学科研共进
近期,白草坡东汉陵园遗址迎来了新一批田野考古实习生。白草坡东汉陵园遗址是一座典型模式的东汉帝陵陵园遗址。连续六年的考古发掘,工作人员对遗迹现象的认识成熟,考古现场配套设施较为完备。
在20余天里,洛阳师范学院2020级文博专业的学生积极认真的参与考古工作。从课堂书本知识,转到现场亲身体验。配合现场专业技术人员考古工地发掘绘图,进行日记记录、探方刮面、清理遗迹、遗迹绘图等工作,为之后单独负责探方考古发掘奠定了基础。
考古现场初体验
艾怡文:田野发掘不是想象,也不是小孩子过家家,更不是光凭着幻想和热爱就莽撞而上的顽童游戏。它科学严谨,过程略显枯燥乏味,但其中亦可见古人真意。灰坑的清理,场坪土、踩踏面、夯土的辨别,土质土色包含物体分辨地层所属的年代等等,还需继续“在做中学,在学中做”。飞光飞光,劝尔更饮一杯酒。日暖月寒,温差较大,时间好像也在温差的缝隙中转瞬而逝。
探方刮面
刘爽微:从我来到洛阳白草坡东汉陵园遗址考古工地的第一天起,我开始真正了解田野考古学。考古所开展的一切工作都需要依靠地层来进行,土地会告诉我们一切想知道的答案。但是获得答案的前提是我们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田野经验、细致严谨的态度以及大胆的猜想。
申倩倩:在过去半个多月的实践里,我对于考古学这门学科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懂得了做事情要大胆猜测小心求证。通过在探方里学习刮面、绘图、判断遗迹的范围,我感受到了考古人的严谨认真。
清理遗迹
徐艺帆:在老师们的指导下,我们对地层和灰坑边界的划分加以了解,并试着动手确认。遗迹的确认仅靠眼睛观察往往不够准确的,需要自己反复动手才能积累手感。此外,我们亲身体验了灰坑发掘和绘图工作。
李冉:我们向工地的老师和学姐们学习了一些田野发掘的基本知识。同时,也首次接触到了无人机在田野考古中的使用。在以后的实习生活中,有关无人机遗迹数码相机的使用都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内容。记得刚来到工地的时候,在探方里发现一枚小陶片或者小瓷片都能让我们兴奋不已,期待之后的发掘工作。
遗迹绘图
姚佳彤:作为大三的学生,社会实践也不能停留在那种毫无目的的迷茫状态,社会实践应该结合实际情况,能真正从中得到收益,而不是为了实践而实践考古工地发掘绘图,为了完成任务而实践。而这次实习活动,能够很好帮助本专业学生弥补学校课程上的不足,深入田野考古发掘一线,亲身感受专业特点,增强专业自信,对学生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END
奋发努力
不负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