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南瑶族自治县瑶族博物馆

连南人民欢迎您!

国学大师饶宗颐与镇江的一段缘

66381518310201971

饶宗颐(左)与柳曾符

95541518310201971

97491518310201987

饶宗颐题“米芾纪念馆”

记者戴蓉

著名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6日凌晨逝世,引发了人们的关注和缅怀。我市学者裴伟当天就给记者发来信息,1980年这位国学大师曾经来到镇江,并参观以“扬州八怪”为主题的博物馆馆藏名画和焦山碑林。记者寻访发现:饶宗颐先生与镇江的缘分,不仅是当年曾经来过镇江,还有他在镇江留下的题字。

幼承家学的饶宗颐,研究范围极广博,涵盖上古史、甲骨学、经学、宗教学、史学、敦煌学等十三大门类。他的书画作品更是清逸飘洒,自成一家。

饶宗颐的“镇江两日”

饶宗颐先生有一部学艺记,记录了饶宗颐自6岁(1922年)至95岁(2011年)治学立著的历程,详细记录了饶老各个时期的人生经历和作品。记者通过扬州学者韦明铧先生收藏的《饶宗颐学艺记》得知,饶宗颐先生在1980年曾到过镇江。

根据书中记载,饶宗颐曾有一段参观全国的33个博物馆的经历,其中就有镇江博物馆。

“(1980年)23日参观扬州博物馆,适逢馆内举办‘扬州八怪画展’,展出了扬州、镇江、常州三组画派49家,共计182幅,是一次了解扬州画派的大好机会。”

“24日到镇江博物馆看以‘扬州八怪’为主题的馆藏名画。”

“25日到焦山参观著名的瘗鹤铭(拓本,五套)和焦山澄鉴堂全本碑。”

看到这段记录,记者联系市博物馆,希望能够找到有关饶宗颐来访的信息,可惜的是,并没得到相关信息。徐铁城是当时的博物馆馆员,但时隔三十年,又不是当时的接待人员,徐铁城并不清楚饶宗颐到来的过程。“当时接待部门的两位同志,一位已经去世,一位早已调往其他省市。”

徐铁城倒是对当时的扬州八怪主题展有印象。那是一次联合展出,里面有扬州博物馆提供的作品,也有镇江馆藏的作品,镇江作品占比还挺大,有郑板桥的诗、金农的书法和梅花还有李鱓的画……“扬州画派”是清代乾隆年间活跃在江苏扬州地区的革新派画家,镇江博物馆也收藏有很多当时扬州画派的画作。

饶宗颐曾为镇江“题字”

得知饶宗颐去世的消息,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的范然特意给记者看了一幅饶先生题字“米芾纪念馆”和一张柳曾符与饶宗颐的合影。

范然说,他的好友柳曾符是国学大师柳诒徵先生的长孙,曾被邀请去香港讲授书法,主持人就是饶宗颐。因着这样的交往关系,镇江打算建一个“米芾纪念馆”时,范然通过柳曾符邀请到了饶宗颐先生题写馆名,虽然后来米芾纪念馆并没有建起来。钤印中“选堂”二字是柳曾符的号。

除了这幅字,西津渡玉山广场上也有块饶先生题字的石碑,写的是王安石的名篇《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可惜的是,钤印的地方饶宗颐博物馆,颜色脱落,饶宗颐的印看不太清楚。不过这幅字被收入进了《西津渡诗词选》。

这幅题诗是通过饶宗颐的学生、香港书法家“招明”请先生写的。范然回忆说,当时西津渡想搞碑林,就想到了国学大师饶宗颐,巧合的是他的学生“招明”当时到西津渡来参观,于是就通过招明联系上了饶宗颐,这幅字是写好后从香港寄回来的。

有着这两次题字的经历,大约饶宗颐对镇江也有一定的熟悉感和关注度。裴伟在网上看到一副饶宗颐先生综合了清代隶书大师伊秉绶和郑簠的笔法写就的隶书七言联:三峡江声流笔底,六朝帆影落樽前。落款“甲申年”,应该是2004年。诗的内容是米芾《望海楼》中的一句。《望海楼》是米芾定居镇江后的作品:“云间铁瓮近青天,缥缈飞楼百尺连。三峡江声流笔底,六朝帆影落樽前。几番画角催红日,无事沧州起白烟。忽忆赏心何处是?春风秋月两茫然。”

“三峡江声流笔底,六朝帆影落樽前”情景融合,望海楼上的风光一览无余,米芾写到这里时还是意气风发的饶宗颐博物馆,只是不知道饶先生是在什么情境写下的这幅七言联。

饶宗颐是一位与季羡林齐名的大师,学界称“南饶北季”,能够在镇江发现饶宗颐留下的笔墨也是我们镇江人的骄傲。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Powered By Z-BlogPHP 1.7.2

连南瑶族自治县瑶族博物馆版权所有 地址:广东省清远市连南三江镇博物馆路 邮编:513300办公室电话:0763-8663802 游客服务中心:0763-6791626 邮箱:gdyzbwg@126.com粤ICP备13084695号